在占全国总面积24.5%的西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差异显著的区域气候。四川东部盆地、重庆、贵州主要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云南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而青藏高原则拥有独特的高原气候。
复杂多变的天气条件,给民航运输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西南“天路”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
面对复杂天气给飞行安全和运行效率带来的挑战,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党委书记罗晓曾说:“安全监管工作与其被动推着走,提心吊胆过日子,不如把工作做得更主动。复杂天气条件下的运行,更考验我们的协同监管能力。”西南局在党委统一部署下,坚持制度创新和系统研究,出台各类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制度,强化运行安全全链条管理,增强了西南民航发展的软实力。
记者了解到,西南局通过积极探索以气象数据为驱动的安全监管新模式,通过持续强化机场气候特征数据分析,深挖气象行业运行监管数据信息,增强气象大数据驱动安全能力,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和创新性举措,提供用户应用场景下基于运行影响的专题服务,为航空气象用户提供了有力支撑,筑牢了飞行安全屏障。
数据赋能 服务机场建设运行全周期
在西南地区,高原和高高原机场众多,特殊复杂机场也不在少数。据统计,西南辖区共有高原机场14个、高高原机场15个,高高原机场数量占全国总数的62.5%,气象条件复杂多变。面对复杂天气给飞行安全和运行效率带来的挑战,在机场建设全过程中,西南局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审核新建机场气象资料,保障资料分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都说机场建设气象先行,气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对机场建设前期工作至关重要。在选址阶段,民航气象部门加强与地方气象部门的气候数据协同共享,帮助指导建设单位在首选场址设立临时气象站,协调开展人员集中培训和资料整编与分析,科学编制选址阶段气候相关性分析报告;在项目立项、总体规划、初步设计、行业验收等各阶段,气象部门会科学分析首选场址气候资料,并服务机场跑道方向选择、飞行程序设计及开航初期航班时刻参考,为机场顺利投运奠定先期基础条件。在项目建设阶段,西南局更加注重气象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动态监测。他们与当地气象部门建立紧密联系,持续获取机场建设期间的气象数据,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机场跑道基本参数、飞行程序设计和飞机性能分析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他们还提供气象数据给工程设计单位,对飞行区排水系统的设计容量、通畅性,航站楼金属屋面及外立面的安全稳定性等进行模拟和验证,以确保机场在各种极端天气条件下都能安全运行。
机场建设阶段邀请专家开展天气雷达场址审查
当机场投运后,西南局会严把机场气候资料整编与分析质量,每年都会定期组织行业专家集中会审西南地区《机场气候志》《机场气候概要》,并编制修订了《民航西南地区机场气候特征分析及航班运行参考》,从机场气候条件及其对航班运行影响进行分析,找出各机场影响航班安全正常运行的恶劣天气出现的时段、特点和影响程度等规律,并对西南地区各机场航班运行安排作出提示。
深挖数据 强化源头管控治理
今年初以来,西南地区复杂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给民航运输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恶劣天气衍生出的新风险和新挑战,西南局深挖气象行业运行监管数据信息,强化源头管控治理,针对西南地区气象特点,全面梳理了近年来辖区内发生的复杂气象条件相关事件数据信息,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西南地区复杂气象条件下航班运行保障工作的安全提示》(航空安全通告第177号),并制订《复杂气象条件下气象通话标准》,通过强化指挥协调、风险管控,让运行决策科学、合理、及时地落实到每一个执行单元,切实推动航企、机场、空管部门密切配合。
今年初,罗晓指导建立了航空气象专项协调机制,利用局方、空管、机场、航企航空气象专项协调平台,由西南局、监管局领导及相关处室负责人结合全国性重要天气和地区性复杂天气,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提醒、指挥调度和监督保障工作,以确保预警及时、处置有力。目前,对于全国性重大天气过程、西南地区56个机场每日复杂天气均有条不紊地进行常态化发布。
实现机场天气警报分级发布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记者采访了解到,西南局气象处督促各中小机场协同辖区内航空气象用户,协商制定了本机场的机场天气警报分级发布标准,统一机场天气警报模板,实现了根据颜色分级发布。在出现雷雨、低云低能见天气时,附有雷达回波、视频辅助图片、实景图像等,便于航空气象用户建立统一情景意识,充分有效服务生产运行,有效防范不利天气带来的运行风险。
西南局气象处副处长林梅告诉记者,深入开展复杂天气特征分析,也是按照西南局党委统一部署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组织空管系统、中小机场和航空公司专题总结分析拉萨机场和昆明机场地域性天气特点,结合各级气象用户需求,突出季节性安全风险防范,西南局编写了《拉萨贡嘎国际机场复杂天气特征分析》和《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复杂天气特征分析》,重点从地理条件、跑道情况、气候特征、主要影响天气及历史典型天气事件、气象术语及天气现象介绍、天气原因影响航班不正常数据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分析提出气象建议,为辖区单位运行提供深度气象信息支持。下一步,还将分批次、分重点持续开展枢纽机场、运输量大及天气复杂机场的总结分析。
拉萨气候特征分析研讨会
针对高高原机场的气象情况召开专题研讨会
为了持续强化飞行气象情报质量控制,西南局气象处督促西南地区空管局气象中心,对本地区有关的飞行气象情报持续开展每日及时纠错提醒、每月定期统计,并与民航气象中心飞行气象情况质量控制报告进行定期比对分析。针对排查问题和缺陷,通过指导运行单位开展法定自查、监管局强化远程检查和下沉式检查等方式,分析原因,落实改进措施,做到主动识别、主动处理,从源头上控制飞行气象情报数据质量。
锤炼队伍 营造钻研气象岗位技能氛围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西南地区存在中小机场航空气象安全管理能力不足、气象专业人员资质能力不高等现实问题,一直都是西南民航气象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民航西南地区党建引领安全工作指导意见》,今年,西南局党委将中小机场航务系统作为党建引领安全阶段性重点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同时,按照民航局《中小机场空管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部署安排,西南局创新性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进一步增强了中小机场航空气象安全保障能力。
为了用好用足《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亚太一流的航空气象服务体系行动纲要》提供的政策空间和发展基础,西南局指导云南地区打造与地方气象部门深化合作样板典范,在信息共享、联合会商、人工影响天气、航空气象科学研究和科技申报、人才交流培养、基层党组织共建等领域开展合作,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航空气象体系。另外,西南局还积极参与《四川省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共同做好行业规划之间的衔接,强化沟通联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为进一步提高气象数据分析运用能力和气象服务水平,以赛促学、以学促行是个好办法。西南局连续组织了两届航空气象预报技能竞赛,不仅弘扬了气象工匠精神,也增强了一线岗位人员应对复杂天气的保障能力。此外,他们还组织了西南地区航空气象技术论文现场交流竞赛,推进各主体、各专业之间学术交流与创新,提高西南地区航空气象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
以赛促练,提升气象人员专业技能(本文图片均由民航西南局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西南局气象处还创新气象集中预报新模式。根据民航局《中小机场空管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部署安排,结合西南地区实际特点,指导西藏空管中心、四川省机场集团开展立足西南地区实际、贴近运行生产、追求效率提升和质量变革的航空气象集中预报专题调研,形成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与空管系统运行单位长期深度合作的发展新模式。
林梅拿出手机,给记者展示了“西南航空气象”微信公众号和“西南天气问答”小程序,这是西南管理局气象处、西南空管局气象服务部、成都西南民航空管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为辖区气象部门的同事们建立的移动端交流学习平台,采用“专业技术+新媒体”服务模式,能提供最新行业资讯、法律法规和相关解读、案例分析、技术和业务交流、云课堂等相关资料,实现专家团队互动交流模式,方便从业人员进行在线问答和在线智能搜索。
对于部分管理能力相对薄弱的中小机场,西南局也有精准帮扶方案。目前已确定12家单位开展一对一的航空气象专业帮扶,指导帮扶单位采用师生结对、新员工带训、业务培训、现场交流、线上答疑和设备支持等方式开展帮扶工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航空气象是一个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专业,西南局专门建立了航空气象技术支持专家库,包含气象观测、气象预报、气象设备保障、安全管理、气象科研和气象服务六个子库,希望将专家力量和专家智慧更好地运用到行业监管中,更好地服务于航空气象各专业协同发展。
西南局副局长徐东毅曾表示:“气象大数据分析运用能力是我们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气象大数据驱动安全发展,必须不断锤炼气象队伍的能力水平,让他们成为民航气象事业的坚实后盾。”在徐东毅看来,气象大数据分析运用能力的提高是民航气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只有不断加强气象大数据分析运用团队建设,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和工作效率,才能更好地保障飞行安全,推动民航事业高质量发展。(《yaboapp网址
》、yabo152.net
记者郝蒙 通讯员周东升)(编辑:李佳洹 校对:陈虹莹 审核:韩磊)